2016年度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
2016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的数据统计资料来自于北京市文化局信息中心、北京演出行业协会、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,以及相关票务公司、演出机构提供的部分演出市场有关信息。该数据主要是对北京市139家从事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统计(较2015年增加了4个剧场)。
2016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场次共计24440场;观众人数共计1071.4万人次;演出票房收入共计17.13亿元。
1.2016年北京演出市场更加活跃,总场次为24440场
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,北京139家演出场所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4440场,比2015年同期24238场上升了0.8%。各类型场馆的演出场次均有所增加,其中旅游驻场的演出场次增长较多,增幅在40%以上,大中型场馆与小剧场的演出场次增幅均在20%以上。
2.演出市场持续升温,票房收入增长逾一成
2016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17.13亿元,比2015年增加1.65亿元,增幅为10.7%。其中演唱会票房贡献最大,达5.93亿元;话剧演出票房位居第二,达2.60亿元。
3.观众规模不断扩大,总人数增至1071.4万人次
2016年北京观看各类型演出的观众人数达1071.4万人次,比2015年1035.2万人次增加了36.2万人次,增幅比例为3.5%。其中戏剧类和音乐类观众最多,共超过700万人次,占总观众人次的66.9%。近几年,年轻观众逐渐成为消费主力,话剧、演唱会、音乐会等受年轻人喜欢的演出类型观众规模不断扩大。
4.观演群体培育成效明显,各类演出平均上座率均超60%
北京演出市场形成一批稳定的观众群体,各场馆的平均上座率达到65%。其中,话剧演出平均票价120元,平均上座率63.1%;儿童剧演出平均票价90元,平均上座率66.1%;音乐剧演出平均票价196元,平均上座率71.1%;京剧演出平均票价109元,平均上座率63.1%;交响乐、室内乐等音乐会演出平均票价245元,平均上座率76.1%;演唱会的平均票价515元,平均上座率76.1%。
二、演出团体:国内团体占据主体,国外团体活跃度上升
1.国内团体占据北京演出市场的主流,场次占比达92%
数据显示,2016年国内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人(含外省市)在京演出了22466场,占演出总场次的91.9%,但比2015年同期23238场略有下降,下降3.3%;观众数量达893.0万人次,与2015年890.0万人次基本持平;票房收入为11.61亿元,比2015年同期10.4亿元增长了11.6%。其中北京本地文艺表演团体表现更为活跃,演出达17837场,北京人民艺术剧院、中国国家话剧院、北京京剧院、开心麻花等团体表现突出。
2.国外团体来京演出频繁,纪念莎士比亚成为2016年热点
北京市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表现活跃,国外优秀剧目纷纷来京演出,带动了国外文艺表演团体在京市场增长。2016年,国外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了1847场,平均每天演出达5场之多,观众数量为142.5万人次,票房收入达3.56亿元,与2015年基本持平。国外演出团体在京演出类型主要为戏剧与音乐会。2016年正值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,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、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国际新经典艺术节、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等艺术节(季)推出多部莎翁经典作品。另外,国家大剧院音乐厅、中山音乐堂、北京音乐厅等专业音乐厅也建立较高的知名度,成为国际知名乐团来京的重要选择。
3.港澳台团体票房增长0.8亿元,演唱会较受欢迎
2016年,港澳台地区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了127场,与2015年同期130场基本持平;观众数量为36.1万人次,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16.5%;票房收入为1.96亿元,比2015年增长了0.8亿元。在港澳台地区来京演出中,演唱会较受欢迎,全年在京演唱会达39场,票房收入为1.80亿元。
三、演出类型:戏剧、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贡献较大,演唱会、相声演出增长迅速
1.戏剧演出市场相对平稳,场次约占总体的48%
在2016年的24440场演出中,戏剧演出11835场,接近总演出场次的一半;吸引观众约461.9万人次,占北京演出市场总观众人次的43.1%,比2015年增加了10万多人次,是北京广大市民观看演出的重要选择;票房收入为5.74亿元,占据总票房的33.5%。其中话剧、儿童剧最为活跃,共演出8928场,贡献3.17亿票房。传统戏曲观众达84.7万人次,比2015年81.3万人增长4.2%,戏曲观众的培育成效显现。另外,肢体剧、互动式戏剧、哑剧等国外演出团体的戏剧广受欢迎,消费者的观剧参与感、体验乐趣度增强。
(1)话剧演出市场相对成熟,大剧场话剧占据主导地位
北京话剧演出比较活跃,已汇聚大量优秀的戏剧创作团队、艺术表演人才,形成稳定的话剧演出市场及观众群体。2016年共演出4560场,占演出总场次的18.7%,与2015年基本持平;吸引观众177.8万人次,比2015年173.2万人次增加了2.7%;票房收入达2.60亿元,占据整个演出市场票房收入的15.2%,较2015年减少0.04亿元。其中,大型话剧演出贡献最大,共演出1412场,吸引观众人数116.1万人次,实现票房收入达1.91亿,占话剧总票房的73.4%;小剧场话剧活跃度高,场次达3148场,占整个话剧演出场次的69%,吸引观众61.7万人次,票房收入0.69亿元。
(2)儿童剧市场趋于稳定,场次、票房与2015年基本持平
据统计,2016年北京市儿童剧共计演出4368场,与2015年4390场基本持平,占据整个戏剧演出市场的17.9%;吸引观众138.8万人次,票房收入1.10亿元,与2015年1.11亿元相比变化不大。其中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儿童剧场贡献较大,如中国木偶剧院、中国儿童剧场等年票房收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;另外,国家大剧院、北京天桥艺术中心、北京保利剧院等综合型演出场所也发挥重要作用,儿童剧票房收入均超300万元。
(3)戏曲市场观众培育初见成效,人次较2015年增长4%
2016年,戏曲演出了1996场,观众数量为84.7万人次,比2015年同期81.3万人次上升了4.2%,票房收入为0.70亿,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。其中,仅长安大戏院与国家大剧院的戏曲演出票房就达0.31亿元,占据整个戏曲总票房的44.3%。
2.音乐类演出增长迅速,演唱会占据主导地位
2016年北京市音乐类演出1688场,吸引观众252.7万人次,票房收入达8.40亿元,约占整个演出市场的49.0%,比2015年6.44亿元增长了30.4%。
其中演唱会、音乐会等演出类型市场份额占比最大。由于近年来娱乐消费需求加大与网络直播火热,演唱会市场增幅较大,2016年北京演唱会市场票房收入为5.93亿元,增幅高达43.2%,国家体育场、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主馆(原五棵松体育馆)、首都体育馆等万人场馆的总票房收入甚至都在5000万元以上。另外音乐会演出收入增幅达12.2%,国内外名家名团纷纷集聚首都,为首都观众表演众多经典剧目。
3.相声、马戏等演出呈上升趋势,票房收入达2.6亿元
2016年相声、脱口秀、马戏等其他类演出场次共10639场,吸引观众约333.9万人次,票房总收入约2.60亿元,比2015年2.08亿元增加近25%。其中相声、马戏等演出最多,场次超过9000场,约占其他类演出总场次的85.2%,票房占59.6%,仅朝阳公园的《舞马》与《马戏大世界》两台演出就贡献了近5000万元票房。
四、演出场馆:场馆资源更加丰富,大中型场馆活跃度增强
1.年演出超百场的场馆数量达83家,郊区剧场表现活跃
据统计,2016年演出超过200场的场馆有42家,既包括北京保利剧院、首都剧场、北京音乐厅等专业场馆,又有刘老根大舞台、湖广会馆、老舍茶馆等旅游驻场演出场馆。演出超过100场的场馆达83家,比2015年增加了18家。良乡影剧院、顺义影剧院、密云大剧院等多个郊区场馆进入年演出百场次队列,丰富了郊区居民娱乐生活。
2.大中型场馆演出市场有所增长,演出场次增长超9%
2016年大中型场馆(600座位及以上)数量为48个,共演出6292场,占总演出的25.7%,比2015年增长9.1%;实现票房收入7.59亿元,占2016年总票房的44.3%,与2015年基本持平。其中仅国家大剧院就贡献了2亿多票房,北京天桥艺术中心、北京保利剧院均实现收入超5000万元,成为北京市演出市场重要力量。2016年小剧场演出场次共6888场,占演出总场次的28.2%,成为第二大类活跃演出场馆。
3.大中型体育场馆收入超过6亿,实力明星成票房重要保证
2016年北京有演出的大型体育场馆数量为8个,演出场次总共171场,吸引观众118.8万人次,与2015年同期118.5万人次基本持平;实现票房6.13亿元,比2015年增长了31.8%。其演出类型以演唱会为主,平均票价由2015年的392元增加到2016年的520元,主要得益于五月天、张杰、陈奕迅、苏打绿等实力明星开唱。
4.旅游驻场演出市场快速发展,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
2016年北京旅游驻场演出场馆达24家,演出场次为11089场,占据整个演出总场次的45.4%,比2015年10438场增长6个百分点;吸引观众约309万人,比2015年增长7.0%;实现票房收入2.02亿元,比2015年增加了0.3亿元。其中相声和杂技演出在旅游演出市场中较为活跃,分别演出4534场和2609场,为北京旅游驻场演出市场贡献了64.4%的票房。